“传承接力”三人书法展,见证“墨池”文脉与温州书风

摘要:作为以“传承·接力”为主题的展览,此次三人书法展既是体现温州书法团体传承接力的艺术盛会,也是温州文化融入长三角的一次实际行动,加深上海和温州两地新时代的书法交流。

近代温州书画界传承有序,曾被认为有一种“家族现象”,包括马氏家族中的马孟容、马公愚、马辅、马亦钊,瑞安孙家的朴学宗师孙诒让、书法家孙诒泽,方氏家族的方介堪、方节庵、方去疾等,对当代篆刻界和书法界都有较大影响。
 
12月18日下午,“传承· 接力——何元龙、张索、吴聘真三人书法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幕。展览共展出了温州书法家何元龙、张索、吴聘真近百幅书法篆刻作品,既展示了追求传统,师古不泥,清正典雅的书风,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温州文脉在书法中的影响。
 
温州书法家林剑丹书“传承接力”
 
走进位于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三楼的展厅,温州书法家林剑丹所书“传承接力”四字显出笔力,与之相对的是何元龙、张索、吴聘真在温州名胜墨池的合影,墨池的典故据传源于王羲之,相传王羲之曾任永嘉(温州古称)太守,而在正史记载中,谢灵运也担任过永嘉太守,并在任职期间开创了“山水诗派”,可见温州历史悠久,文脉鼎盛,受此沃土滋养的温州书法底蕴深厚,名家前辈代不乏人。
 
何元龙、张索、吴聘真在温州名胜墨池的合影
 
南宋时期温州诞生了以薛季宣、陈傅良、叶适为代表永嘉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心学”齐名。到了自晚清民国以来的近百年中,温州书法人才辈出,出现了池志徵、叶墨卿、孙诒泽、谢磊明、王荣年、刘景晨、马公愚、方介堪、夏承焘、吴鹭山、方去疾等一批在书法界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温州书法篆刻家。
 
墨香池 张索 刻
 
由家族到书协的传承
 
缘何温州文脉传承有序,在过去曾被认为是一种“家族现象”。温州一些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书香世家,其中马氏家族是温州名门,民国以来,马孟容、马公愚、马辅、马亦钊等皆以书法篆刻著称。而瑞安孙家诞生了被章太炎盛赞为“三百年绝等双”的朴学宗师孙诒让。孙诒让的堂弟孙诒泽,精通篆隶草楷,卓然一家。孙诒让的儿子孙延钊亦是有名的学者;方家则以弘扬、发展印学为己任。方介堪、方节庵、方去疾成为西泠印社史上十分引人注目的“方氏三兄弟现象”,方介堪和方去疾更是二十世纪中国印坛的领军人物,他们不仅开启温州现当代印风之源流,更是影响了篆刻界和书法界。
 
展览现场
 
20世纪30年代,张红薇、马孟容、马公愚、方介堪、郑曼青等一批温籍人士在上海很有影响,是海派后期文化的重要力量,人称“永嘉画派”,这为日后温州书法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温州重要的书法家有王荣年、谢磊明、刘景晨、方介堪、曾耕西等,继起还有王荫槐、蔡心谷、陈铁生、高兆明、萧耘春等,他们是当时温州书坛的领路人,培养了一大批后辈书法人才。70年代后,林剑丹、马亦钊、胡天羽、胡中原、何元龙、张如元等走上温州书坛,成为日后的精英。1973年、1975年,杭州举办工农书法展,温州新一代的书法家在这几次展览中脱颖而出,特别是林剑丹、王荫槐等人为陆维钊、沙孟海等先生大加赞赏。
 
而后,温州市书法家协会于1985年成立,作为温州书画文脉的传承,逐渐构建起一支涵盖老中青三代,实力较强的书法队伍。其中林剑丹任前三届书协主席,此次参展的三位书法家何云龙、张索、吴聘真均与温州书画文脉传承关联。其中何元龙在20世纪60年代师从方介堪学习书法、篆刻;现为华东师大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系副主任的张索,从小师从林剑丹,也曾得方介堪亲炙;吴聘真亦是擅长诸体,兼及篆刻。他们还先后担任温州市书协第四届到现任主席,他们是温州书协的组织者和传承者,也是“温州书风”和“温州书法现象”的实践者。
 
展览现场 观众在观摩张索所刻印章
 
据张索介绍,温州给人的印象是经济发达,其实书画也还保留着古风,有一批老前辈非常强调传统,张索就是成长于这样的环境,他14岁师从林剑丹学习书法,方介堪也对他的篆刻有过指导和教诲。“我曾问方老如何刻印,他指了一条路和我说应该看汉印,所以在我的篆刻作品中也一直在追求汉印的格调。” 张索说,“另外我觉得书法是艺术,但首先是文化。书法中蕴藏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我在华师大带研究生,特别强调如何将文化在专业上落地。”
 
张索所书“自撰书稿”
 
展览中的张索作品,不仅有篆刻以及对前人书法和文学作品的再次诠释,其中一组“自撰书稿”引起了记者的关注,所谓“自撰书稿”顾名思义其文字也出自张索之手,他将自己生活中的些许体悟付诸笔下,其中亦有些许修改和涂抹,反显出其书写中的一气呵成,在这些书稿中亦有提及与先生林剑丹等同游温州名胜的所见所感。而除了“诗书”外,“画印”也在其上有所表现,书稿所用宣纸上绘有的兰花底纹均出自张索,落款处的篆刻亦是。而细看作品的落款,多见“东瓯张索”,熟悉历史的人知道东瓯的名字来自西汉,甚至更早。由此一细节可见其对传统的推崇和研习。
 
何元龙 行书谢灵运登江中孤屿 270×53cm
 
此外,参展书法家何元龙是1980年代温州书法热的积极组织者、联络者,曾到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院前身)书法专业大专班,是温州早期到学院深造的一批书家之一。作为林剑丹之后温州书协的主席,他也通过展览、培训、讲座等多种途径推广弘扬书法,发现并培养年轻好苗,为温州书法打下了扎实的社会基础。
 
吴聘真 草书杜甫秋兴三首 280×255cm
 
另外一位参展书法家吴聘真,是温州书协现任主席,1979年获全国首届书法比赛三等奖。他展览中的作品亦呈现出书法的多样性且擅长诸体,其楷书取法隋唐,于颜体尤勤,从中生发。行书上溯魏晋,下逮近代诸家,融汇贯通,自成一体。草书则上追二王,下及明清,亦有面目。篆刻从秦汉入,兼取西泠诸家,沉着中见豪迈。作品颇受同行好评。在担任书协主席以来,为温州书法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领头作用。
 
展览现场 张索书法作品
 
温州书协倡导学艺兼修,诗书并重,书法艺术应该回归传统的文人书法,近年来在各项书法赛事中多有斩获,且为推动温州新生代书家的茁壮成长,温州书协也开展了大量幕后工作,积极、推荐培养青年书家,鼓励支持青年书家到高校深造,帮助青年学子考入心仪的书法院校,还为青年书家、搭建“走出去”交流的平台等。
 
温州与上海和长三角的文化教育交流
 
自从晚清开埠以来,温州和上海的联系非常密切,晚清民国以来马公愚、方介堪、方去疾、刘旦宅在上海影响颇大,是海派文化的重要人物。林曦明、王维新等当代名家与上海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上海和温州的很多书画界同仁具有多重师生、亲缘关系,这也是联系两个城市的重要纽带。
 
上海书法家刘小晴也提到了温州传统功力扎实,丁申阳提到了温州和上海书法在21世纪的多次交流。2015年马公愚书法也在上海展出,除了上海外,浙江美术馆举办了“马孟容马公愚昆仲书画展、林剑丹篆刻展。
 
张索多年前到上海华师大任教后,同样把温州书风重传统重经典的传承带到上海,但在教育方式上从原本的私塾式教育,变化为学院式的教育。但在如今传统文化的语境发生变化的当下,如何在白话文、有句读、简化字语境下书写?在张索来看其中核心的是文化学养,故在上海华师大的教学中他非常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开设碑帖导读、诗词题跋等课程,特别强调日常书写、用毛笔写日记。这些教育方式在中国还比较少见,同时他强调了“持敬养正、师古鉴今”并借鉴当年陆维钊先生培养中国美院研究生的理念为主要底本,来考虑书法专业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国文化精神之间的关系。对于书法文化性的坚守与发扬成为他们最终设定的旨归。
 
展览现场 华师大书法专业研究生所书书法日课
 
作为以“传承·接力”为主题的展览,此次三人书法展既是体现温州书法团体传承接力的艺术盛会,也是温州文化融入长三角的一次实际行动,加深上海和温州两地新时代的书法交流。据悉,这一展览由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温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作学术支持单位,温州美术馆(书画院)、温州市书法家协会承办。展览持续至12月28日

责任编辑:UCOO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游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792615979@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关注游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