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龄:写境与造境

摘要: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 五代辁糜内库纸,开轩画竹云舒舒。 万物贵取影,画竹更宜然。 在苏州凯悦酒店中庭与三楼五象文化空间里,一场别开生面同时又与竹有关的展览正展出,

“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

“五代辁糜内库纸,开轩画竹云舒舒。”

“万物贵取影,画竹更宜然。”

在苏州凯悦酒店中庭与三楼五象文化空间里,一场别开生面同时又与“竹”有关的展览正展出,而白色墙壁上则写满了历代名家所赋与“竹”有关的诗词或画跋,如:金农的《竹》、倪瓒的《画竹寄友人》、徐文长的《画竹》等,在毛竹上书写的书法依然醒目,只是相比初出之时多里了几分斑驳之感。除此之外,一幅幅书写在亚克力上的“乱书”也格外引人注目。而展厅中正在播放的纪录片的主人公正是这场画展的主角,也是本文的主角——王冬龄。

V0ds05fM2S7UE6qHWgqZNKj8pxdHVmumZG9zynt0.jpg

王冬龄(冬令、悟斋、眠鸥楼、大散草堂)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

1981年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首届书法研究生班毕业,文学硕士,留校任教。1989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讲授中国书法四年,为该校及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客座教授。1994年回中国美术学院执教。

在海内外举办个展三十余次。应邀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瑞典马尔默美术馆、比利时皇家美术馆、葡萄牙东方美术馆、土耳其现代美术馆、中国香港艺术馆,以及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公开演示巨幅大字草书创作。

主持策划“’94现代书法探索展”、“’95首届国际现代书法双年展”、“书·非书:开放的书法时空——2005杭州国际现代书法展”、“书非书——2010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书非书——2015杭州国际现代书法展暨书非书文献展”。

作品为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和美国哈佛、耶鲁、斯坦福、伯克利等大学收藏。

VTFEnhg4Nx6KlmG0Hfg9beiIZDwXGQafyhvYliGP.jpg

“王冬龄:竹径”个展海报

B05rn3XACc8XMokuEgcflIiMfKncrLK81FdFJwsL.jpeg

自·沧浪亭展上王冬龄竹书作品

2017年8月12日,由巫鸿在OCAT深圳馆策划的“王冬龄:竹径”展是王冬龄竹书的第一次公开亮相;2018年5月18日,吴洪亮策划的“自·沧浪亭”展是王冬龄竹书第一次与苏州结缘。

y2XqMoyDhu1XFRH1QzxhCEweB3oyeDEvZYyTx4IP.jpg

I8FFSodsOT7pqdiVv5Xea1jFnDMqq2qUU4gEj4GM.jpg

6x6DA2LCXJqxgBUz5baJ2JJ2OpQKmaUM6F6yTG4S.jpg

竹·间——“竹径”再访姑苏展现场

2019年7月6日晚,竹·间——“竹径”再访姑苏展于苏州凯悦酒店开幕,本次展览是艺术家王冬龄个展“竹径”的三度呈现也是在苏州的第二次展出,展示王冬龄于200根安吉毛竹上以传统竹匠“捏油”方式书写的历代名家竹诗,以及30张透明文本乱书。

BKqTQW3pj0lYIjXfIGeEWKBDyfNB9AhyB7vOHXt9.jpg

Nogarkvj4frpT6uaCXuJEdnZqhl5prSW6RMpHL3b.jpg

gZzb1MfJCEOls4g85QO2uZn7oqFKw8wmTEkkXKvA.jpg

kDkbBx80w4hqPnLFzkM1WkJQUxiw5H59Y61cO4EQ.jpg

展览现场

写境——师出名门,首届书法研究生

RNGnFToUd2bp6jjJm4OcgmrP0NFY3ue1KVYGOpjO.jpg

王冬龄作品

QlMvt5HdGWOSlwcm6iUn8hRm4jPsDXxs8FtaLhPi.jpg

王冬龄《临龙藏寺碑》

近年来,因王冬龄多向公众展示其“乱书”、“竹书”等探索性书体而往往让人忽略其书法专业出身。

1962——1966年间,王冬龄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绘画并任书法课代表。

1967年,在尉天池的引荐下拜访书法名家林散之。当时,王冬龄带去了一幅篆书,一幅“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行草对联。林散之看到年纪轻轻的王冬龄写出如此优秀的书法十分欣慰,并给予了肯定与鼓励。

1968年王冬龄被安排到扬州印刷厂进修画黑白稿。这时,林散之恰巧也在扬州,王冬龄时常看望林老并请教书法相关问题。后来,在林散之的提议下,王冬龄被安排到林老身边,成了实际意义上的“入室弟子”,师徒感情淳朴绵长。

s0K8KuSoNCRcKOBAC4LOEIg6nsLBDghf6Wjau1Ke.jpeg

1esc7AuDdMmc3Gq54rcRuN6nJIQKx17SHOUwvdUd.jpeg

林散之写给王冬龄信件

1973年从泰兴到南京还不很方便。一次,一位同事出差去南京,王冬龄便托同事给林老捎去一只老母鸡。于是,林散子回了一封诙谐幽默而意趣悠长的短信:“冬龄同学:廿七号接你来信,甚慰。多谢你送的老母鸡,收到了,那天恰巧同小桑及玄娘、贝青、月青,到博物馆去玩,又转到中山陵灵谷寺等处玩了一天。回来天已晚了,泰兴来的那位同志,未能会见。你送的那只老母鸡,我不忍杀它,哪知道老母鸡真可怜,本天(当天)晚上就生了一个蛋,我更不能杀它了,把它养起来,它就隔一天生个蛋给我吃。我每天总是要到院子里看看它。它真乖,不乱跑。我很喜欢它。这真是个喜蛋,假使你要在这里,我要煮给你吃。是个喜蛋,哈哈。我也不罗嗦了。祝你幸福。散耳启,十一月廿六日”。师徒之情可见一斑。

有了林散之先生的指导,王冬龄的书法艺术以及对书法的认知有了质的飞跃,也成里他艺术道路上重要的一页。

tSVjFhVUpOFwV88DdxGlpPklfASu0xAtcD6yJZ8O.jpeg

王冬龄与林散之合影

1979年,浙江美院(后改名中国美术学院)招收首届书法研究生,由书法名家陆维钊担任主持。一时间全国众多有志于书法的青年才俊纷纷报考,最终有五人通过考试成为第一届书法研究生,分别是:浙江朱关田,江苏王冬龄,浙江祝遂之,上海陈振濓,江西邱振中。之后不久,陆维钊因身体原因住院,接替他的是沙孟海。沙孟海对书学、印学和金石学等等方面均有颇高造诣,其书法之作力能扛鼎,师法吴昌硕诸名家。在沙孟海先生的指导下,王冬龄开始广泛汲取经典法帖,碑帖兼习,从书学、书理等角度更加系统而深入的学习书法,为以后的现代书法的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Z6Ni38UZzFvOcr6EuMtUAXmrMJ0frNptoiGd3RUk.jpg

王冬龄作品《书为心画》

在专业美术学院进行正统书法的学习,受教于林散之、陆维钊、沙孟海诸位大家,通过学习和临摹艺术大师的作品王冬龄逐渐在书法中兼揽众家之长。1981年,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竞赛中王冬龄获一等奖。

这一时期,王冬龄的艺术可称为“写境”阶段,学院派的专业熏染、名家大师从旁点拨,王冬龄极逞“状物”之才,临帖习古,已是书界翘楚。

造境——抬眼看世界,书体的嬗变

对于不了解王冬龄的人来说,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在美院接受专业书法学习并经数位名家指导的学院派书法家会在现代书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ZA41YZOYGZLHWEjUdffjbsXMY8boA6qIpqW9gLzZ.jpg

QMoRMcvHmI6FPXLIpyM9zBkFj7gjACRpQQqktgsf.jpg

创作中的王冬龄

iTIfNyyuu1x6JTImv4YtgNt8XUhSGmECpXfjlzJd.jpg

王冬龄在工作室中总是热情洋溢

研究生毕业后,王冬龄留校任教,他的工作内容是教留学生书法。这对王冬龄而言是一个新的课题,“留学生们对古汉字认知非常有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很有限。他们能不能学习书法?”王冬龄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后,王冬龄得出一个结论:留学生的书法教学实际上就是把中国书法中最好的部分让他们感受到,让他们在对东方文化的训练中汲取营养而丰富他们自己的艺术。一位来自哥伦比亚的留学生建议王冬龄应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去开拓中国书法的道路,而与中国书法线条最为接近的艺术形式就是西方抽象主义艺术。

1989年,王冬龄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邀请去美国为他们的学生讲授书法。在四年的交流过程中,王冬龄坚持临摹《龙藏寺碑》这一习惯坚持了三十余年,同时他还进一步了解抽象艺术。他感觉到书法应该不仅于此,还应该有更广阔的空间,书法应该走向世界!回国后,他积极参加到推动现代书法的活动和创作当中。比如:参与和策划中国美院“书非书”展览、探索“乱书”等实践。

正如范景中先生所言:“王冬龄感受到西方艺术与中国书法之间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对立。从更开放的立场上观察和思考中国书法的整个状况和前途,他意识到书法的问题必须纳入泛文化的艺术话题中去讨论。也是从这时起,他明确了属于他这一代书法家的任务,那就是在当代艺术的背景下,重建书法的价值。”

w33KA7cLo5yBzTM4EVzUY2cI36FjqUjvINzZW3o3.jpg

“乱书”创作中

将草书字与字、行与行进行交叉重叠,把书法原有的章法布局进行多重叠加后,形成看似杂乱无章的书法效果,却多了几分抽象意味。这就是王冬龄的“乱书”。

mbESN8JsORYBgdV7RRkKkVNWFAhOMHWhFLLZ2vvp.jpg

王冬龄竹书创作

“我觉得‘乱书’是我找到的一种艺术语言,从美国回来后,我就思考抽象水墨如何从书法的角度延伸出去,找一条适用于书法的实验道路。书法线条的丰富性就决定了当书法进入抽象艺术领域的时候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书法创造的空间本身就比较抽象。书法还有其特有的书写性,书法最了不起的地方还在于它能够承载人的真情实感。”王冬龄告诉雅昌艺术网。

Xg5wchG6N9MjmQdhrGGQfFgNGDocraA742DJufnN.jpg

wV9hdpcTxCSbHSTcLSRKM7WSM5HvYNsTPmBiXBP2.jpg

王冬龄竹书创作

2016年,王冬龄在前往香港的飞机上偶遇来自浙江安吉的胡国良,胡国良不仅深谙竹子的生长习性,更拥有一片专属竹林。闲聊中,他告诉王冬龄,安吉的农民为了区分不同家庭的竹子,会用自制的“捏油”在竹上写字,不仅稳固,伴随时光流逝,竹子变粗但字迹会保存而且更会有斑驳苍桑之感。这激发了王冬龄在竹子上创作的想法。恰逢王冬龄OCAT深圳馆个展筹备,与策展人商讨后,决定实践之前在竹上创作的想法。

ocugLDwZ0kWw8vGq49DMxZAmOaPPAXM6ZK2NNsY9.jpeg

竹书创作中

0bjOSKeYSqBL52u0FkSTR5fdxKrZ1NcYEkFewDtS.jpg

dJ3nSN6TdQZBEH1CSrbq3IzP09DIyN3OMKxMmpyJ.jpg

竹•间——“竹径”再访姑苏展览现场

竹是中国人心目中“虚心劲节”君子的人文精神象征,王冬龄“做了第一次集中心力规模较大的对竹乱书纹身的实验。”他将书法的传统定义再度消解,以装置的形式介入到书法当中,对于观众而言,他们看到的不在是二维平面上艺术家精心布局的文字游戏。而是一个让他们置身其间,真切的感受到字与字、诗与诗之间构筑的“空间”或者称之为“竹间”。

无论是乱书,还是竹书,王冬龄皆醉心其间。许江这样表述道:“王冬龄的巨书创作之中,他忘却了自己,或者说他把自己置放在那笔里,置放在那笔的远游之中。那从手中流淌出来的根本就是他自己。王冬龄完全散在书写的怀抱之中,散在周遭时空的绵绵应和之中。”诗意又不失真实。

ftU9sd3mMBdo7A2n1HPNa4vOHpgGPXBeWLwVSn7E.jpg

王冬龄与巫鸿游走于“竹径”之中

“乱书”、“竹书”、“银盐书”、“场书”都是王冬龄的造境,如果写境是精于古法,通晓百家,写春草得春草之魂,写百花得百花神理。那么造境所造之物皆来于心性、理想、意志和勇气,万物皆可驱、可用、可造,“能以我心驭风月”。从写境到造境,王冬龄“不仅完成了一次‘解衣槃礴’的超越性的内在释放,也让我们共同体验到那种‘技而进乎道’的大道精神。”

责任编辑:UCOO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游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792615979@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关注游库